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

壓力與尋求矯正



一開始先分享一段我的趣事,我在大一的時候,有一次與台北的朋友有約,要從中壢騎到台茂美麗華看電影,那時候為了方便,就跟學長借了一台125的機車,可是我當時只有輕型機車的駕照。

騎著騎著,騎到一個奇怪的路口時,突然左邊有台右轉的汽車,沒打方向燈就右轉,我就被撞倒在地上滾了三圈,後來爬了起來,汽車上下來一個慌慌張張的阿姨,跑來前面看我的傷勢。

阿姨問我有沒有怎樣,我因為口吃一一ㄚㄚ講不清楚,那阿姨表情驚慌,八成是以為我被撞到腦症盪,連話都講不清楚了,連忙掏出錢包拿了一千塊給我,說讓我壓壓驚就跳上車跑了。

當時我只有輕型駕照,若是叫警察來就倒大楣啦!好在口吃給了我神偽裝,也讓我當天看電影時加菜一桶肯德基進去吃XD





口吃患者平常承受了許多壓力,一大來源就是旁人的眼光與誤解。因為口吃是種基本技能的缺失,更是加劇此情形。

舉例來講,無法走路也是種基本技能的缺失,但是通常無法走路也會伴隨著外在形貌的改變,像是拄著拐杖或是一隻腳被截肢。若在路上看到一個路人,他拄著拐杖,左腳被截肢,走著走著跌倒了,路上的行人一定沒人笑得出來,甚至連忙趕上前去攙扶、協助。

但是口吃患者呢?外貌形象上與一般人無異,旁人無法知道、也不預期患者講話會口吃,而發現時往往會表現出驚訝、錯愕、尷尬甚至於嘲笑的反應。

像是去餐廳吃飯時,輪到患者到櫃檯前點餐,患者支支嗚嗚講不出話來,伴隨著口吃習慣性動作,下巴抖動或臉頰脹紅,此現象是服務生和旁人無法預期和理解的,往往會導致旁人表現出負面反應。

久而久之,這種發展模式也會在患者心中留下負面印象,便之後吃飯改去不用講話的餐廳,或是乾脆買回去吃就好了。

這是算是不認識的旁人,給予患者的壓力。而認識的人,如朋友、家人、親戚和老師等等,也會因為同樣的原因,給予患者壓力。





如前所講,口吃患者外貌形象與人無異,認識的人就近觀察,認為患者有鼻有嘴,也能正常呼吸,為什麼就不能正常講話呢?往往會導致對於患者出現錯誤懷疑與壓力,如質問患者是不是都沒有好好練習?甚至要求患者進行不適合的矯正,如老師直接要求患者天天上台講話,或是父母逼著去各種需要在陌生人前講話的場合。

當然能夠上台或是在陌生人前講話,是種很重要的練習,甚至可以說是口吃矯正的最終目的之一,但並不是每個患者的狀況都適合直接進行此練習。需要依循漸進的,從認識口吃開始,矯正錯誤講話習慣,熟練正確講話方式,才到最後的實際演練。

其中依循漸進的重要性,除了在講話動作與習慣上的矯正,也包含著信心的建立。能一步一步獲得改善,患者真的知道自己能夠戰勝口吃,信心便由此堆積。甚至是產生正面能量,改善患者的生活態度、學習狀況和身體健康。





在此建議口吃患者,尋求相對了解口吃這個問題的人士協助,如醫院的語言治療,或是曾經患有口吃的人,甚至是同樣也有口吃問題的人。

因為口吃問題複雜,現在其實也沒人能自稱百分百了解口吃這件事,但是每個研究口吃的人都有能夠互相幫助的地方,不論是在矯正上的建議,甚至是生活上的建議、心理上的改善等等。

可能無法給患者立即的改善,但是對於長遠的治癒目標,或多或少都會有幫助。

所以,若你患有口吃,剛看完這篇文章,便來踏出勇敢的一步吧!











暗暗長夜之下,思考口吃這個問題,讓自己的人生錯過多少事。

若有個改善的機會,似乎能在人生當中,再抓住些甚麼重要的事物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